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心理技术
情绪爆发时,这3件事的治愈力常常被低估了
2025-09-12 01:12心理技术已帮助11人
每个人都知道,要管住自己的情绪。
可是,很多时候,一旦你情绪上头,你根本就控制不住。发泄了情绪,事后又特别后悔,可当时就是没办法冷静。
有些情绪是爆发式的,是特别需要急救的。
以下3点,帮你从情绪的漩涡中抽离出来。
01
改变场景
什么是改变场景?就是当你的情绪爆发时,应该立即离开现场,不要继续和那些人或事纠缠。
这么做的好处是,控制住局势,不让消极的情绪延伸。
具体说来,它起到两个作用:
第一个,切断敌对的情绪。
你愤怒、冲动的时候,情绪占了上风,你不会理性地思考问题。
你的所思所想,都是为情绪服务。
比如,你和另一半吵架,你为什么会越想越生气呢?因为你这个时候认知在为感***,源源不断地提供你应该生气的证据。
你会想:“上一次,上上一次,就是你的问题,我忍了这么久,为什么还要我忍?”你自然会越想越生气。
怎么办呢?离开现场,切断这种敌对情绪。
第二个,切断情绪的刺激源。
环境与情绪存在着深刻的联结,每个空间都承载着特定的情绪记忆和触发点。
情绪上头时,你很容易被当下的环境困住。
比如和伴侣吵架时,盯着对方的脸、看着熟悉的客厅,只会让你更生气;被领导批评后,坐在工位上看着电脑里的工作文档,只会让你更焦虑。
这个时候,离开现场,物理隔离,情绪就能快速降温。
02
改变身体信号
众所周知,情绪是会影响生理的。情绪不仅仅发生在我们的大脑中,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体里。
比如,你愤怒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甚至面红耳赤;
你焦虑时,你的胃部紧绷,悲伤时,你的四肢沉重……
这些都是情绪在身体上的表现。一个人身心的联结,远比你想的密切。
所以,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状态,去改变情绪体验。
比如,呼吸调整,就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当情绪来袭时,你呼吸模式会立即改变:焦虑时呼吸浅快,悲伤时呼吸微弱。
有意识地将呼吸调整为深长平稳的节奏,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有效缓解情绪。
运动,也是特别好的情绪调节力气。跑步、游泳都可以,在办公室楼下散步、快走也行。
人在运动后,大脑会分泌血清素、内啡肽。血清素让人感到安详、宁静,让你不那么激动;内啡肽帮你减少痛苦的感觉,增加愉悦感,原来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欺骗你的大脑,让大脑误以为自己目前没那么生气了。
因为,人的情绪是大脑根据你的身体信号、环境信息和过去经验,一起建构出来的。
当你进入运动模式,大脑的理解就可能出错。
03
改变思考方式
最后,就是改变思考方式。同一件事,不同的思考方式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
当你情绪上头时,往往陷入了扭曲的思维模式中而不自知。
如何让理性回归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重新叙述这件事情。
当你重新叙述这件事情,你就激活了大脑的理性部分,这样你就能更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
怎么做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写下来。
美国心理学家James W. Pennebaker和他的研究生曾经对46名大学生进行一项研究。
实验组的学生被要求连续写15分钟,记录他们人生中最令人沮丧或最痛苦的经历。对照组的学生被要求记录琐碎的日常话题。
4个月后,他们的情绪、身体健康状况都得到改善。
写下来,让你更好地理解事情到底怎么了,然后才能真正放下它。
具体怎么做呢?给你三个建议:
①找个安静的时间,不受别人打搅,专心致志地写下任何让你感到难过的事情。
②真实地写下你内心的感受,比如悲伤、羞愧、恐惧、压力。不要压抑自己,接受你的经历,不要轻视它,也不要把它夸大其词。
③写一些理解、安慰自己的话,让自己知道:你关心自己。
将感受写成文字,情绪的负担也随之减少。
最后总结一下,情绪上头的时候,建议你做这3件事:第一个,改变场景,避免情绪恶化;第二个,改变身体信号,通过运动明里暗里地调控你的大脑,让情绪缓解下来。最后,改变思考方式,把它写下来,回归理性。
Tags: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向内成长不是“逃避现实”
副标题 :探索内在成长与现实生活的和谐共舞之道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向内成长”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它鼓励我们深入内心世界,通过自我反思、情感管理、心理调适等方式,提升个人的内在素质和精神境界。然而,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将向内成长视为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认为它是面对困难时的退缩或消极应对。本文旨在澄清这一误解,阐述向内成长的真正内涵及其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向内成长不是 “逃避现实”,是为了更清醒地活在当下
这种佛性是一种能让人洞察真相、实现解脱的内在觉悟潜能,虽然暂时被“无明”(对实相的无知)所遮蔽,但通过持续修行,人们能够逐渐消除这层遮蔽,让佛性自然显现,最终达到内心的彻底解脱与自在。在分享中,方励导演将他的人生理念总结为八个字:“感性为人,理性做事”。当我们连接到自己的内心,并清晰地听到这种指引时,我们便能感受到坚定与勇气——这正是内在力量的源泉。情绪爆发时,这3件事的治愈力常常被低估了
最后总结一下,情绪上头的时候,建议你做这3件事:第一个,改变场景,避免情绪恶化;第二个,改变身体信号,通过运动明里暗里地调控你的大脑,让情绪缓解下来。就是当你的情绪爆发时,应该立即离开现场,不要继续和那些人或事纠缠。当情绪来袭时,你呼吸模式会立即改变:焦虑时呼吸浅快,悲伤时呼吸微弱。“高考盼大学,上班盼退休”:我们总在等 “空闲”,却忘了自己更爱忙碌(附 5 个忙碌的积极意义)
4.忙碌是解决ddl焦虑的一剂猛药研究发现,当人们忙碌时,他们比空闲的人更有动力在错过ddl后完成任务(而不是错过ddl后破罐破摔),因为忙碌过程中产生的“时间被有效利用”的感觉会调节这种效果[16]。研究者对忙碌引向地位身份的联想进行研究,发现,人们会倾向于将长时间工作和缺乏闲暇时间的个体,感知为具有理想的人力资本特征的人(比如更强的能力、更雄伟的志向),将他们视为稀缺和被需要的人,进而做出推断:他们有更优越的社会地位[17]。01空闲和忙碌——行使生命的体验权为了开启本文对忙碌的反思,我们有必要重审一下时间这个概念(咳嗽、理领带,严肃)。心理测试催眠:探索内心深处的奥秘
催眠与心理测试的奇妙结合 催眠,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汇,常常让我们联想到舞台上的奇观,或是影视剧中的情节。然而,在心理学领域,催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探索的有效技术。当催眠与心理测试相结合,便能打开一扇通往我们内心深处的大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揭示隐藏的潜意识信息,并可能找到解决心理困扰的钥匙。 本次文章将围绕“心理测试催眠”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催眠的基本原理,心理测试在催眠中的应用解锁潜能:一份有趣的催眠心理测试
催眠,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汇,常常让人联想到舞台上的奇妙表演,或是电影中被控制的角色。然而,在心理学领域,催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个人成长的有效技术。它并非让你失去意识,而是引导你进入一种高度放松、专注的状态,从而更容易接触到潜意识中的信息和资源。你是否好奇自己是否容易进入催眠状态?是否想了解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这份催眠心理测试,将带你一同探索。 什么是催眠? 在进行测试之前催眠放松大脑心理测试:深入了解你的放松潜能
您是否常常感到大脑疲惫不堪,压力重重,难以找到片刻的宁静?您是否渴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缓解身心压力的方法?催眠放松 ,作为一种已被广泛认可的心理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潜意识,引导大脑进入一种高度放松的状态,从而达到身心舒缓、能量恢复的目的。本次催眠放松大脑心理测试 ,旨在帮助您初步了解自己的放松潜能,并为进一步探索催眠放松技术提供参考。 什么是催眠放松? 催眠放松并非神秘的魔法皮肤问题背后的精神分析密码
皮肤,是我们最外层的铠甲,也是我们最直接的情感表达窗口。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冲突时,皮肤常常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说话”——红肿、瘙痒、痤疮、湿疹,甚至更严重的皮肤疾病,都可能隐藏着我们内心深处的秘密。精神分析心理学,作为一种深入探索潜意识的理论体系,为我们理解皮肤问题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复杂联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 皮肤:潜意识的“情绪画布” 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