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猜臆
没有说出获得这数据的方法, 而可以知道对方的思想或感觉。
例:“我知道你在想……”
例:“我知道你在怀疑……”
例:“我知道你来这里是为了一个目的。”
例:“我知道你喜欢……”
例:“我知道你享受……”
2.因果
一件事引起另一件事(包括将事情的起因归究于自己以外的因素) 语法包括:
a. X 使 Y……
b. 如果……那么……
c. 当你……便会……
d. ……因为……
例:“假如你参加这个课程的话, 你准会学会这些。”
例:“当你留心听的时候, 你就会学得更快。”
例:“多读这些句子, 你就会越来越熟练。”
例:“因为你在这里, 你就会很容易学习到 NLP。”
例:“只要你出席, 你就会更想学习。”
3.复合等同
把两件不一定相同的事看成等同。
“……就是说……”
例:“你已放松, 所以你必定已经进入催眠状态。”
例:“你来到这里, 就表示你想改变。”
例:“你想学就表示你会学得到。”
例:“他是一位好导师, 你必会获益良多。”
例:“你能进入催眠状态就表示你能够轻易地转变。”
4.预设
言语上的一些预设
例:“你学了许多东西……”
例:“你能够做得更好。”
例:“你随时随地都在改变。”
例:“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进入催眠状态?”
例:“你现在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5.虚泛词
被名词化的程序用语。
例:“沟通”、“关系”、“理解”……
例:“只要你相信其中的过程。”
例:“当你进入催眠状态时。”
例:“容许你的直觉。”
例:“帮助你留意自己新的感受。”
6.以偏概全
一般有以下特征的句子:
a. 一个整体性的数量词, 如“全部的”、“所有的”
b. 没有指示词的, 如“可以的”
例:“没有人是全对的。”
例:“你知道的一切。”
例:“永远都有明天。”
例:“我们全都进入催眠状态。”
例:“所有人都会催眠语法的。”
例:“一切都在你的脑海里, 请你写下每一句你想到的句子。”
7.可能性与必需性的用词
指所有暗示可能性与必需性的用词,通常成为生活的规条。
例:“可以”、“不可以”、“必定”、“应该”……
例:“你应该已进入催眠状态。”
例:“你一定要知道。”
例:“你可能会听到智慧的话。”
例:“你可以感到越来越平静。”
8.遗失行动者
表述价值判断时并没有指出是谁及他何以作出这个判断。
例:“这样想实在是一件好事……”
例:“这是不好的。”
例:“对了。”
例:“简直是完美。”
例:“学习是重要的。”
9.比较删减
句子里只有比较而没有说明比较的对象。
例:“他比较成熟。”
例:“更加放松。”
例:“你会享受到更多。”
例:“你现在做得好多了。”
例:“早晚你会明白的。”
10.主词/说话者不明确
句子中只引用说话而不指出谁是说话者。
例:“你知道每一个人都可以……”
例:“谁都可以学习。”
例:“说谎是不好的。”
例:“你知道这是可行的。”
例:“进入催眠状态一点也不难。”
11.动词不明确
当动词并未带有形容词或副词将它的动作确切说明。
例:“你可以……”
例:“不知你是否知道。”
例:“当你感觉可以。”
例:“把它放下。”
例:“察觉那是多么容易的时候。”
12.附加问句
附加在句子后的问句, 用以排除抗拒。
例:“你可以的, 不是吗?”
例:“我没有吗?”
例:“这不是吗?”
例:“你有吗?”
例:“你不会吗?”
13.跟随现在之经历
用一个无可否认的方法描述当事人现时的经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建立亲和感及催眠方法。
例子:
“你听到我的声音。”
“我们在同一组别。”
“你正坐在这里、看着我、听着我说的话……”
“美酒、佳肴、好朋友……”
14.双重约束
说话的方式是为了使当事人无论如何选择, 都必须跟从说话者的指示。在双重约束中通常隐藏着一个预设目的。
例子:
“你想现在开始或是稍后才开始?”
“你想今天还是明天讨论?”
“你想以现金或是信用卡付款?”
15.说话的假设
一种问句的型式, 使当事人必需回答“是”或“否”。这种问句的好处是容许当事人回答或不回答, 避免当事人觉得说话者独裁或专制。
“你觉得……这是些你能理解的事吗?”
16.延伸引述
引述某人说………的说话,用意在减低抗拒。
“Richard告诉我他在法国见到 David 时,他对他以前的老师陈Sir说很久以前一位智者曾说过……”
17.选择性的违反限制
一种违犯常理的描述。将动物和其它死物用拟人法赋予生命、感受。
“这张椅子觉得……”
“记着,隔墙有耳!”
18.含糊
a.语音:同音不同义,如: 星星、猩猩
b.句法:不能在句子中决定某些字的真正含意
“他是训练师。” (训练什么?)
19.范围:不能决定所涵盖的范围
“年轻的男仕和女仕……”
“扰人的声音和思绪……”
20.利用
利用当时的环境或对方所说的话。
例:
顾客说:“我没有兴趣。”
销售员说:“你说得对, 你没有兴趣是因为我仍未说出令你最感兴趣的产品特色。